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

T客邦 一次性解決都市綠地、淹水和停車場不足等問題,《Third Nature 》發表遇豪雨可漂浮的停車場! 皇璽會 http://www.iwin688.com

D2e1db7b566683ad12c6a3285f6222ae都市人口和汽車數量都在逐年飆升,當都市遭遇豪雨侵害與颱風侵襲時,電視新聞上時不時就有車子泡水報廢的消息,為此,來自丹麥的築設團隊《Third Nature》想出一套結合綠地與停車場、滯洪池的建築設計,來提供解決方案。建築分為三個層面:地下蓄水池、停車場和綠地空間。

在寸土寸金的都會區,難得能擁有一片綠意,對都市人來說,除了提供與孩子一同遊戲和運動的空間外,更有利於舒緩,在都市緊張壓抑的生活。但近年世界各地可用於綠化的土地愈來愈少,成本日益攀升,尤其是老城改造中的綠地規劃難度更大。

隨著城市的人口愈來愈密集,首當其衝犧牲的往往是城市的綠地空間,而綠地空間對於都市的防洪作用,可是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為了讓城市的防災機制更加具有效率,在排水系統的規劃上,各國都是傷透了腦筋。

而為解決都市易淹水問題,興建滯洪池成為世界各地,開始流行起的治水新潮流,譬如台中的秋紅谷、剛興建完的文山區的滯洪池。隨著日前文山滯洪池的宣布竣工,相關專家也紛紛表示,因為這相工程,未來文山區將從「易淹水區」名單中除名。

但先不提滯洪池本身是否可以適配世界上所有城市,想要在高密度的都市中興建滯洪池,土地取得費用就已經是一筆超高數字,而勞民傷財後是否與效益真能成正比?當中又有非常大的討論空間,更多的時候,這又將流於政客們在新聞上爭論不休的話柄。

而為了解決綠地愈來愈少的問題,和隨著綠地的消退所帶來的隱性威脅,丹麥建築設計團隊《THIRD NATURE》 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計畫名為「POP–UP」。

由透視設計圖可以看見,由 POP–UP 計畫構建出的大樓由下而上分別為蓄洪池、停車場和綠地,利用阿基米德浮力原理(或稱浮體論),POP-UP 可以儲存大量洪水,並同時提供可用的浮動空間。

「停車場樓層」在平常的時候,可供人使用,但若到豪雨,停車場下方的蓄洪池將發揮儲水功能,讓 5 層樓高的停車場隨著水浮在水面上,實現的原理乃是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

簡單來說,就是在流體中的物體(停車場)排除的「水重」等於它所獲得的向上的「浮力」;等雨過天晴、水從地下排水系統排除後,停車場又沉回地下。

此外該設計團隊,還考慮將更多的綠色植物加入到 POP-UP 計畫裡,在這些植物可以起到吸收雨水的作用,還有利於構建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概念與 Stefano Boeri Architetti 團隊設計的「垂直森林 Vertical Forest 」相似。

據了解,雖然釋出了概念設計圖,但 Third Nature 目前還沒有建造 POP-UP 系統的計劃,但他們建議,像是倫敦、里約熱內盧、新加坡、東京、墨西哥城等,這些易於淹水的大城可以先行嘗試。

參考連結:Business insider



from T客邦 http://ift.tt/2q1sKy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