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5日 星期日

T客邦 源自於對質感與性能的執著 Leica TL2 實拍體驗 皇璽會 http://www.iwin688.com

8ac57f24c5c0d8ed3ec582a2ca309093以出色質感和全觸控螢幕操作的 Leica TL 在去年年末推出的新一代機種「TL2」,在承襲全機鋁合金質感的同時,Leica 亦在 TL2 身上加入了不少新的電子性能,例如 4K 錄影以及電子快門 20fps 連拍等功能,而本篇就透過上手體驗來看看 Leica TL2 的實拍表現。

相較於上一代 Leica TL,新款 Leica TL2 做出了不少改進,最顯而易見的就是電子性能上的躍進,感光元件雖同維持「Leica L」接環,片幅也一樣是 APS-C,但畫素由上一代的 1,600 萬畫素進步為 2,400 萬畫素,最高感光度也由 ISO 12,500 提升為 ISO 50,000。

而在錄影方面,規格亦由 Full HD 1080p 提升為 4K 30fps,在 1/4,000s 的機械快門之外,Leica TL2 亦支援最高速度達 1/40,000s 的靜音電子快門,在使用電子快門時,連拍速度可提升至 20fps 的境界,此外,對焦系統亦由原本的 11 點對焦點提升為 49 點對比式對焦點,從核心的感光元件乃至於對焦、連拍、錄影上的規格可說是全面提升,但售價也較上一代上漲了 255 美元。

▲Leica TL2 採用 APS-C 格式 2,400 萬畫素感光元件,相較上代 1,600 萬畫素提升許多。

Leica TL2 規格表

  • 感光元件:2,400 萬畫素 APS-C 感光元件
  • 感光度:ISO 100~50,000
  • 錄影:4K 30fps
  • 快門:1/4,000s~30s,電子快門可達1/40,000s
  • 連拍:20fps(電子快門)7fps(機械快門)
  • 螢幕:3.7 吋 130 萬點觸控式螢幕
  • 對焦點:49 點對比式
  • 無線傳輸:Wi-Fi
  • 重量:399g
  • 尺寸:134x70x33mm
  • 建議售價:77,000 元(單機身)

▲Leica TL2(或者該說 TL 系列)是款辨識度極高的相機,一眼就能看出那極具特色、一體成型的鋁合金機身。

工藝非凡 質感出眾

一般我們經常接觸到的相機品牌大多都是日系廠商,其他歐系如徠卡、蔡司、哈蘇等品牌大多定位為高階精品,實際上這類相機它的設計語言與操作邏輯,都與一般市售相機有著相當大的分野,而「Leica TL」就屬其中比較特殊的一脈,在繼承了徠卡血統之外,也採用了輕巧的無反光鏡設計,但最值得一提的,還是 Leica TL 的機背採用一具空前大尺寸的 3.7 吋觸控螢幕,所有的操作幾乎都是透過觸控螢幕進行,並以此來取代相機各式繁雜的操作按鈕,這也使得它自徠卡相機產品線中,成為最具未來感以及最具特色的相機之一。

初入手 Leica TL2 可以感受到它那辨識度十足、存在感十分強烈的特殊設計,整台機身延續 Leica TL 的設計特色,採用鋁合金材質,全機一體成型,機殼採用整塊鋁合金 CNC 切削而成,因此 Leica TL2 本身沒有任何的接縫以及螺絲孔。

▲從側面可以看到機身的厚度,Leica TL2 以無反光鏡相機來說算是相當薄。

為了強調 TL 系列的出眾質感,Leica 盡可能的減輕 TL 系列的機身厚度,同時也特意將表面材質打造成全鋁合金霧面處理,右手握把僅採用突起設計,沒有任何的止滑橡膠或是拇指墊,加上單機身 399g 的重量其實並不算特別輕巧(若加上鏡頭大約 700g),這也使得 Leica TL 握起來十分滑手,即使是雙手握持,依然建議使用相機背帶較為妥當。

極具現代感的全觸控螢幕

延續 Leica TL 的設計採用 3.7" 大尺寸的觸控螢幕,機背沒有任何的其他按鈕,幾乎所有的操作都在螢幕上完成,同時在螢幕上方內建光感測器,可依照環境調整螢幕亮度。不過螢幕亮度調節並不是相當線性,在場景切換時你仍舊可感受到螢幕一階一階的在改變亮度。

在操作上 Leica TL2 也迥異於一般相機,從機身的設計上可以看到 Leica 奉行的極簡哲學,全部的操作鈕僅僅只有開關機鈕、機頂快捷鈕(預設為綠影鍵)、以及拇指處的兩枚滾輪,此外所有的操作都須經由機背的 3.7 吋觸控螢幕來進行。

▲機身選單為九宮格方塊式選單

雖說是近似於手機的觸控操作,但其實 Leica TL 的操作邏輯與智慧手機相比依然大異其趣,觸控螢幕最主要的功用還是用於選單點選、對焦點選擇上,對初次接觸 Leica TL 系列的玩家來說其實並不是非常就手,要能夠充分的駕馭 Leica TL 的話,可能也需要不少時間才能充分熟悉。

在機身的選單方面,Leica TL 採用了極簡風的方塊式選單,在一個畫面內最多可顯示九項設定選項,若要調整其他數值,則需透過像手機一樣的上下滑動來翻頁調整選單。在構圖拍攝時,雖然機身內建兩具滾輪可以設定兩項參數(例如光圈值與 EV 曝光補償),但若是要快速操作其他選項,仍舊需要頻繁地透過觸控螢幕來改變各項機身設定。

舉例來說,若要更改對焦模式、連拍模式、色彩模式,都需要經過兩層以上的選單才能設定完成,這也使得 Leica TL2 的拍攝體驗與一般性能機種頗有差異,帶著它其實比較不容易使用較快的拍攝節奏來獲取想要的畫面。

另一方面,也許是定位為較入門機種的緣故(雖然是一台單機身要價 77,000 的機種),機身選單能調整的選項比想像中少,例如在色彩模式上也僅只有主要的五種:標準、鮮豔、淡色、黑白、黑白(高對比),這也使得 Leica TL2 在拍攝 Jpeg 檔案上顯得較受限制,此外也沒有 HDR、包圍曝光等模式,在拍攝大景時也需要高度仰賴後製能力。

▲主要的操作鈕僅有快門、開關、機頂快捷鍵(預設為錄影),以及拇指兩具轉盤。

▲熱靴可外接 Leica 專用的電子取景器(電子觀景窗,EVF),型號 Visoflex(Typ 020),價格是 19,500 元。

▲機身線條非常的筆直、俐落機身圓角亦左右對稱,十足的極簡主義(注意機頂取消了 Leica TL 的內閃配置)。

▲由於採用鋁合金一體成型切削而成,因此全機沒有任何一絲接縫與螺絲孔,機底亦非常簡潔。

▲電池底蓋與機身切齊。

▲電池規格為 7.2V 985mAh,型號 BP-DC13,這顆專用電池的售價是 3,500 元。

▲機身右側開蓋可見一具支援 UHS-II 的 SD 記憶卡槽,此外還有 micro HDMI 以及 USB Type-C 連接埠,值得注意這具 Type-C 埠支援機身充電。

本次測試筆者使用 Leica TL2 搭配有兩顆定焦鏡,分別是 60mm F2.8 Macro 微距鏡頭以及 35mm F1.4 定焦鏡,機身與鏡頭的售價分別是:

  • Leica TL2:77,000 元
  • Leica APO Macro-Elmarit-TL 60mm f/2.8 ASPH:88,800 元
  • Leica Summilux-TL 35mm f1.4 ASPH:85,200 元

一機兩鏡所費不貲,總計二十幾萬元的器材背在身上其實很沒有實感,主要是因為無反光鏡相機系統較輕、較小,相較之下並不若 DSLR 來得有份量。但其實話說回來,一機二鏡超過 24 萬元的組合以徠卡來說其實也算是比較便宜的「入門機」了,若是要進階玩全片幅的 Leica M 等系統,花費就不僅只有 Leica TL2 這樣了。

▲本篇的實拍照皆搭配 Summilux-TL 35mm f1.4 ASPH(圖中)與 APO Macro-Elmarit-TL 60mm f/2.8 ASPH(圖左)兩顆鏡頭拍攝。

新一代的 Leica TL2 具備電子快門(靜音快門),並可提供高達 1/40,000s 的快門速度。雖然本次我們沒有深入測試這項功能,但下面這張圖例使用了 1/10,000s 的快門速度亦可給大家參考。

說起 Leica TL2 真正要令人感到驚艷的,還是要歸於它那極為出色的色彩過渡以及散景表現,你可以在下面的拍攝範例中看到 Leica TL2 在晴天以及陰天的發色表現,即使是色彩豐富的花卉主體,TL2 所拍出的色彩依舊濃而不豔,尤其在紅色與紫色上表現尤佳,同時在明暗場合、遠近景的散景過渡也極為自然,由此確實可看出 Leica 色彩調教功力確實深厚。

但除此之外,在實拍照片上我們仍然可以看到 Leica 有著既有光學廠商的一些特色,例如全開光圈畫質較不銳利、即使縮光圈邊緣也有部分色散...等等狀況。或者應該這麼說,Leica 所追求的並不是光學上的極致,而是一種在風格、質感、階調與色彩上取得絕佳平衡的相機。

▲Leica TL2 搭配 APO Macro-Elmarit-TL 60mm f/2.8 ASPH 微距鏡示意。

Leica TL2 實拍照片

有一點必須要提的是 Leica TL2 在拍攝 Raw 檔與 Jpeg 檔時檔案大小差異較大,Raw 檔拍攝時單張檔案大小大約在 50~55mb(.DNG 格式),甚至比全片幅的 Leica Q 單張檔案還要大,但若是使用 Jpeg 格式時則僅有 10~15mb。這意味著兩件事:其一是 Raw 檔需要較多的儲存空間,其二是機身直出 Jpeg 壓縮程度較大。

本篇所有實拍照片皆是使用 Leica TL2 機身直出拍攝,使用的色彩風格有標準、豔麗、黑白(高對比)三種,所有照片除縮圖外皆未經任何後製修正,可至此 flickr 相簿觀看完整圖檔,文末也有我們的試用心得與結語。

▲35mm f/1.4 1/3200s ISO 100,搭配 Summilux-TL 35mm f1.4 ASPH 拍攝。

▲35mm f/1.4 1/20s ISO 1600,搭配 Summilux-TL 35mm f1.4 ASPH 拍攝。

▲60mm f/2.8 1/320s ISO 800,搭配 APO Macro-Elmarit-TL 60mm f/2.8 ASPH 拍攝。

▲35mm f/8 1/640s ISO 100,搭配 Summilux-TL 35mm f1.4 ASPH 拍攝。

▲60mm f/4.0 1/160s ISO 1000,搭配 APO Macro-Elmarit-TL 60mm f/2.8 ASPH 拍攝。

▲60mm f/3.5 1/160s ISO 160,搭配 APO Macro-Elmarit-TL 60mm f/2.8 ASPH 拍攝。

▲60mm f/2.8 1/80s ISO 800,搭配 APO Macro-Elmarit-TL 60mm f/2.8 ASPH 拍攝。

▲60mm f/3.5 1/160s ISO 100,搭配 APO Macro-Elmarit-TL 60mm f/2.8 ASPH 拍攝。

▲35mm f/5.6 1/40s ISO 400,搭配 Summilux-TL 35mm f1.4 ASPH 拍攝。

▲60mm f/3.5 1/125s ISO 800,搭配 APO Macro-Elmarit-TL 60mm f/2.8 ASPH 拍攝。

▲60mm f/3.5 1/80s ISO 500,搭配 APO Macro-Elmarit-TL 60mm f/2.8 ASPH 拍攝。

▲60mm f/4.0 1/200s ISO 100,搭配 APO Macro-Elmarit-TL 60mm f/2.8 ASPH 拍攝。

▲35mm f/1.4 1/80s ISO 400,搭配 Summilux-TL 35mm f1.4 ASPH 拍攝。

▲60mm f/8.0 1/200s ISO 100,搭配 APO Macro-Elmarit-TL 60mm f/2.8 ASPH 拍攝。

▲60mm f/8.0 1/500s ISO 100,搭配 APO Macro-Elmarit-TL 60mm f/2.8 ASPH 拍攝。

▲35mm f/4.0 1/400s ISO 100,搭配 Summilux-TL 35mm f1.4 ASPH 拍攝。

▲60mm f/3.5 1/160s ISO 800,搭配 APO Macro-Elmarit-TL 60mm f/2.8 ASPH 拍攝。

▲60mm f/4.0 1/60s ISO 800,搭配 APO Macro-Elmarit-TL 60mm f/2.8 ASPH 拍攝。

▲35mm f/8.0 1/320s ISO 400,搭配 Summilux-TL 35mm f1.4 ASPH 拍攝。

▲60mm f/2.8 1/160s ISO 3200,搭配 APO Macro-Elmarit-TL 60mm f/2.8 ASPH 拍攝。

▲60mm f/5.6 1/500s ISO 400,搭配 APO Macro-Elmarit-TL 60mm f/2.8 ASPH 拍攝。

情懷於外 本質於內

平心而論,即便擁有 20fps 極高的連拍速度(電子快門),但實際上 Leica TL2 的對焦速度表現並不如預期,對焦性能相較上一代 Leica TL 雖然有所提升,但可能因為不具備相位對焦功能的緣故,在使用 35mm F1.4 等大光圈鏡頭時,合焦速度依然屬於較慢的一群,在拍攝動態目標時往往力有未逮,尤其搭配 60mm F2.8 微距鏡在拍攝微距題材時亦比較吃力,加上因為鏡頭本身沒有對焦距離選擇鈕,機身經常在遠近對焦範圍來回拉風箱,加上機身與鏡頭都不具備防手震機制,因此使用上其實是需要非凡的耐心。

韌體請務必記得更新

筆者初入手時曾因為 Leica TL2 的曝光預覽感到困擾不已,在較早的 V1.1 韌體版本中,Leica TL2 會有螢幕預覽和實拍照片曝光值差異過大的狀況(大約會差到 1.5~2EV 之多),導致螢幕看到與實際拍攝出的照片曝光值差異極大且很難抓得準,這種情形在韌體更新為 V1.2 版之後方可獲得改善。

提及 Leica TL2 的另一項賣點「4K 錄影」可說是追趕上了時代的腳步,畫質表現不俗,但在錄影的採樣方式上,仍屬於擷取畫面中央裁切錄影,也等同於犧牲了廣角 4K 錄影功能,不勉令人覺得稍稍可惜。撇除這些小缺點,Leica TL2 倒是在照片本身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搭配大光圈定焦鏡頭無論在散景、發色、或是畫面中央至邊緣的過渡表現都相當出色,純論及攝影本質的話,Leica TL2 依舊是一台具備十足徠卡特色的相機。



from T客邦 http://ift.tt/2sTk8LZ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