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I 科技的熱潮下,台北市政府在兩個多月以前就開始進行「市政府聊天機器人 ChatBot」競賽,自開放至今參加團體踴躍,評分標準包括界面易用性、系統反應速度、回應正確率作為評分標準,參賽作品也經由線上實測及網路投票最終決選出最後三名。
臺北市政府資訊局 李維斌 局長特別出席頒獎典禮,為這些優秀團隊加油打氣,並表示很高興看到 眾多的 AI 的優秀人才,一起參與北市 ChatBot 應用競賽,舉辦比賽的最終目標,乃是期望以機器取代大量人工作業,處理簡單且重複性高的問題,後續 ChatBot 應用範圍將會聚焦民眾所關心的議題或急需解決的問題。
市府推動 AI ChatBot 計畫秉持的是,不願看到民眾要一個一個慢慢地在市府蒐羅資訊,而是希望民眾到了市政府的平台上,這些服務都會直接自動落到每一個人的身上。局長希望大家支持市府推動的 ChatBot 計畫,期待民眾未來可以真正感受到 AI ChatBot 的威力,然後讓市府對於人才的安排與管理,可以有靈活的空間,並扭轉過去辦事成效不佳、耗時等觀感與印象。
在頒獎後 T客邦 分別與三位得獎團隊進行了簡短的訪問,首先是「你問我就對」AI 團隊,成員分別為 王士欣 與 林維揚,二人皆是台大數學系大二的學生。
能擊敗眾家好手,以學生的身分獲獎,團隊中成員 王士欣 對此很謙虛,當問到什麼是獲獎的關鍵?王士欣表示,他們主要將心力著重在「演算法分析」,設計「市政問答小幫手」時也從「人的角度」導向「思考關鍵」,最後成就與其它團隊截然不同的「關鍵字能力」,筆者認為這或許就是他們脫穎而出的關鍵。
譬如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 Q1:市政大樓音樂節目播放時程表何處可以查詢或下載?Q2:市政大樓機電維護停電時程表何處可以查詢或下載?
基於「你問我就對」團隊設計的「市政問答小幫手」在這兩個問題中馬上精準摘出兩個問題「相同的字詞」與「差異區別」,來精準回答市民問題。
而榮獲優等獎的 RAI x III 的「虛擬機器人 230」團隊在一開始即拋出,ChatBot 如何應用才有最大的效益?當我們簡單畫出一個平面座標,縱座標代表時間從 0 到 24小時,X 軸代表實體服務由虛擬服務為原點。該團隊表示,我們鎖定的即是座標右上區域的 「24 小時的實體服務」,這就是我們的服務定位。
RAI x III 展示的是 Bella 虛擬機器人平台,比起冷冰冰的回答,她可以提供生動的虛擬角色及語音操控,搭配Kiosk大螢幕的整合,讓便民服務猶如真人服務般親切,而且是 24 小時。
Bella 虛擬機器人平台擁有臉部辨識、語音操控、FAQ 題庫、24 小時服務、服務歷程記錄等特點,團隊成員楊松樺表示,不斷重複訓練窗口新人,不管是公家單位還是一般企業,都會面臨離職率、訓練成本、素質不穩定等風險,但訓練一位虛擬機器人助理顯然沒有這些顧慮,這是我們的優勢,也是AI 市場逐漸被看見的地方。
而最後榮獲特優獎的台灣人工智慧團隊 程曦資訊,我們採訪到的是團隊執行長 黃士軍,他認為,在台北市亦或是以服務為導向的企業他真正的目的是服務而不是敷衍掉這些問題,所以若是超出「資料庫」AI 可以回答的問題,就會將這些問題導向人工去做處理。如此可以有規模地過篩掉一些基礎問題,減少人力成本的耗損,黃士軍進一步表示,我們會設計場景讓使用者進入「使用者場景」。
什麼意思呢?
假如你到飯店業,你可能會問游泳池在哪裡、設施服務在哪裡、早餐是幾點開始,你不會到飯店業的 AI 前面問怎麼大氣層組成成分吧!因為那個「場景」就是飯店。同理,我們在台北市政府提供的是一樣的架構和概念,市民來找市府平台問的就是這個「場景下的問題」,所以企業要先設計好場景,所以 AI 的資料庫是並不需要「無限上綱」的。
透過 AI 可以過濾掉一些基礎問題,精細的問題可以由後端人工的方式進行疑難排除,當然若是 AI 回答不了,你也可以一股腦地將這些奇怪問題(天文地理太空科學)都丟去 Google 上找解答。但企業或者市府,在做服務的時候是希望幫助顧客「解決問題」不是「敷衍」,這在任何產業都是一樣的。
值得一提的是說,企業準備服務的 AI 問答還沒準備好,這個時候 AI 就有一個功能是看著企業人工回答的方式,AI做深度學習,吸收循環後 AI 下次就可以回答了。
三位獲獎團隊在 AI 作品上均付出相當大的努力,將自己公司 / 團隊的長處發揮到極致,資訊局表示,這次評分項目著在於介面之易用性、系統反應速度、回應正確率等,兼顧技術問題及民眾使用感受,期待未來這三支充滿能量的創作團隊,能夠以更卓越的技術和開發能力將 AI 廣泛的應用在我們的生活周遭。
from T客邦 http://ift.tt/2yL0vY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